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

03/29 # 第六堂課 # 史丹佛大學創意思考方法分享


設計方法--促進腦力激盪Facilitate a Brainstorm


如何促進腦力激盪?

活力
      做為一個推動者,保持想法交流是你的工作
        或許一個成功的腦力激盪,最重要的方面是探查你們在腦力激盪的對象的這個問題。腦力激盪的過程中保持團隊上活力和精神。
     如果團隊明顯步調放慢或卡住了,就要做調整。利用「How-might-we?」的語句來創造團隊從另一個方向獲得想法上的改變。或者想一些比較刺激的想法當作備案,可以為團隊注入新的能量、精力。

限制
      加上一些限制,在新想法上產生火花
「如果它必須是圓的?」
「超人會怎麼做呢?」
「你的愛人會怎麼設計它?」
「你將如何用100年前的技術設計它?」
  另外,也可以在進行的過程中加上限制。在每個HMW語句上設一些時間的限制,例如在20分鐘之內舉出50個想法。

空間
       要留意你正在經營的腦力激盪的空間
  確保有足夠的垂直想法空間,這可以讓團隊產生大量的可行方案。要在確保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空間,又不至於大到讓某部分的人被排擠在外,之間取得平衡。

  一個良好的經驗法則,讓所有團隊裡的成員可以位在碰到板子的兩步之內。此外,為了避免記錄的人不能跟上步調,要確保每個人都有便條紙和筆,以便他們可以及時記下自己的想法,並將其添加到板上。




設計方法INTERVIEW PREPARATION準備訪談


如何準備一個訪談?

集思廣益的問題
        
寫下你們組別所集結而成的潛在問題集。嘗試去建立連貫性的想法,以便充實此意義主題區塊!

辨別與判定主題
 
        
與綜合論述中的〝編組〞概念相似,讓你的組別〈團隊〉分析大多數問題的落點取向。一但你辨別出主題中的問題總體趨向,並決定如何讓對話〈問題導向〉盡可能自然的連貫。這能讓你建構出訪談的連貫性,減少主持一個和使用者互動膚淺、漫無目的潛在可能性。

精煉問題

        
一旦你集結所有與相關主題、指稱有關聯的問題後,你可能會發現對話中的一些多餘累贅區塊,或是一些似是強烈錯置的問題。花一些時間去確認〝在離開訪談空間前,已在計畫中確實問了大量的為什麼?〞,大量的〝告訴我有關你〈受訪者〉上次 〈填入問題意識〉 的問句〞,並且許多〝有關一些直接詢問使用者感受〞的問題。

優點
靈活
        在訪談中,可以根據被訪者的反映,對調查問題作調整或展開
準確
        被訪者在回答問題時常常無法進行長時間的思考,因此所獲得的回答往往是被訪者自發性的反應,這種回答較真實、可靠,很少掩飾或作假。
深入
        具有適當解說、引導和追問的機會,因此可探討較為複雜的問題,可獲取新的、深層次的信息。 觀察被訪者的動作、表情等非言語行為,以此鑒別回答內容的真偽,被訪者的心理狀態。

缺點
        倘若事前準備不足,將使訪談深度及廣度不足
  缺乏隱秘性
  受訪談員影響大

依結構控制程度分類
š  結構式訪談
š  非結構式訪談
š  半結構式訪談

結構式訪談
š  特色:訪員會依照訪談手冊上事先設計好的問題依順序提問,進行資料蒐集,適合較無受訪經驗的研究者使用,可避免被受訪者的回答主導談話方向、偏離訪談目的,過程中亦可透過封閉式提問來控制答題選項。
š  優點:問題大致相同可減少偏誤的發生,但問題缺乏彈性,無法取得受訪者深入的想法,在質性研究的研究後期較不適用。

非結構式訪談
š  基於採訪的多變與多樣性,研究方法上採非結構的訪談方式較佳。所謂非結構訪談方式,即指沒有提出問題的標準程序,只給一個題目,由訪談者和受訪者依題目自由交談,提出問題的方式或次序都不統一,非常有彈性,訪談者與受訪者可以自由隨意地談出自己的意見與感受。如此才能廣泛取得有用的資訊,而不會受到問題內容與提問次序的限制,使得受訪者無法暢所欲言。
š  特色:主動權在受訪者上,訪員沒有訪談大綱
š  優點:有效緩和受訪者的抗拒心態,並解決受訪者的記憶模糊問題

半結構式訪談
š  特色:大多數的訪談屬於半結構式,研究者於訪談前擬定研究大綱,作為訪談時的指引方針,並在訪談過程中適度的引導受訪者,按照研究者設計的主題層面進行回答,細部的問題順序或遣詞用字,訪員依實際狀況做調整。此提問方式的嚴謹程度介於另外兩者之間。
š  優點:維持問題與內容的一致性,同時保有回答的彈性

訪談問題編制
š  決定訪談範圍,盡量思考訪談議題
š  以最適當得順序安排主題
š  想一想受訪者會如何回答

訪談的技巧
1.一般事先應對訪談對象要有瞭解
2.一般要儘可能自然地結合受訪者當時的具體情形開始訪談
3.訪談的問題應該是由淺入深、由簡入繁
4.在有充分的準備的前提下,為避免談話跑題,有時需要適當的調節和控制
5.無論是提問還是追問,問的方式、內容、都要適合受訪者
6.在回應中要避免隨意評論
7.要特別地註意在訪談中自己的非言語行為
8.要講究訪談的結束方式

心態上須具備三心
好奇心
       保有問問題的好奇心;腦袋裡要不斷地質問「why?」,以便釐清事件背後的因果關係,也要問「What?」,以便弄清楚事件發生的脈絡與事實(content)

赤子之心
       我們要確保訪談的深度,便不能太容易滿足、或全盤接受受訪者的說法;我們還要保有對回答持續地存疑,對每一個說法在心中「唱反調」,以便追問出背後更多的訊息。

同理心
       將「訪談的過程」視為一種「關心」受訪者、協助受訪者的契機。因此,我們需要敏銳地察覺受訪者的情緒變化,當受訪者有感覺到任何不愉快,就要適時暫停訪談,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著想,營造出一個舒服自在的環境,這是對受訪者基本的尊重。唯有受訪者在身心靈放鬆的狀態下,才能將事件的「真實」完整地表達。

開場白
       訪員與被訪認識後,訪談無不從訪員的一段開場白開始。開場白一定要簡明扼要,其任務是:①迅速取得信任。這就要求自然切入,創設輕鬆愉快的談話氣氛和情境。②為正式訪談做好鋪墊。這就要求闡明意圖,使受訪者也成為明白人:說清我是誰,我要做什麼,為什麼要進行這次訪談,為什麼要找你做這次訪談等等。




設計方法-- I Like, I Wish, What If


如何使用我喜歡,我希望,如果
       「我喜歡,我希望,如果」是一個簡單的詞彙,但是他不會實用到讓你經常提起,該格式可以是用於群體,小到一對,大到100。這個簡單的格式可以鼓勵有建造性的回饋。
        滿足作為一個群體和任何人都可以表達“喜歡”,一個“願望”,或“如果”簡便為標題。 
        例如,你可能會說下列其中一句:
“我喜歡我們如何打破了我們的隊伍分成兩人一組的工作。
“我希望我們必須滿足討論我們的計劃在使用者測試之前”
“如果我們得到了新的團隊成員是否會使馬拉松加快速度?
第三個選項"如果"有很多變化"我想知道..." "如何去..." ,那這三個選項要如何使用在你的團隊上。
        作為一個群體,分享幾數種想法在會議上。
        他有用的幫助一個人捕捉到的反饋(象徵或是寫下一個標題)

        仔細聆聽回饋者給予的評論,但不需當下給予回應,之後再以整個團隊精神,一起去決定是否討論這個專題。





設計方法--Empathy map同理心地圖


How to use an Empathy Map

1.換位
        首先,選定目標聽眾族群,並描述其特徵,例如年齡與背景等。接著想像目標聽眾處在一個「情境」這個情境與講者預計要發表的主題有關,例如:講題是有關投資,那麼就在情境中營造投資相關元素。這步驟主要是幫助講者以目標族群的角度來思考。

2.視覺
        先在海報紙畫下同理心地圖的六個區塊。接下來的重點是要同理您的目標聽眾,發想他們在情境中可能會「想、看、聽、說、做」等行為。每次發想一個點子就把它寫在一張便利貼,寫完後貼在同理心地圖的區塊上。

3.分類
        確認完成上一個步驟,接下來請花一些時間觀察同理心地圖上所有的想法,留意在同一區塊是否有些想法同質性很高,移動它們的位置做簡單群組。在分群的過程中可以留意,哪些想法出現頻率較高,它們有可能就是目標聽眾最關心的議題。

4.關聯
        簡單分群後,再觀察所有群組間的「相關性」與「矛盾點」,過程中如果有新的想法,可以寫在便利貼並歸納到區塊上。相關性的背後存在值得深入洞察的價值;矛盾點的背後隱藏需要被解決的問題。最後目標是發掘目標聽眾的痛苦與期待。


Empathy Map’s Advantage

        1.同理心地圖的規則相當簡單,只要搭配簡單的工具如筆、便利貼、海報紙就可以完成。所有同理的想法可以歸納整合,它幫助我們透過目標族群的經驗來瞭解世界,並藉由他們的情感來感受。

        2.過去我們常在腦中思考目標群族的特質,但這樣的缺點是想法稍縱即逝無法保留,此外,思考的角度也會受侷限。同理心地圖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六大問題,讓我們同時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,也更全面地掌握目標群族的特質。

        3.同理心地圖可以讓我們對目標族群的資訊進行歸納與關聯。「相關性」與「矛盾點」都是經由洞察後所發掘出來的深層價值。簡報是否能打動人心,在於講者對於聽眾內心狀態的掌握程度,清楚掌握聽眾的痛苦與期待,目標主題的方向就不至於偏離。

 

Empathy Map’s Disadvantage

        1.使用過程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,參與人員較多意見繁雜分類不易。

        2.參與人員需要涵蓋較多族群,想法才能更客觀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